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穿山跨河三千里,润泽豫冀京津地,也为郑州百姓送来甘甜的丹江水。光阴十载,郑州使用丹江水占比从2015年的55.94%一路飙升,至2024年最高达98%。截至2024年11月底,郑州市中心城区超九成用上丹江水,累计取水超40亿吨,总量能装满8万亿个500ml的矿泉水瓶。
郑州用水的变化,离不开郑州市委市政府的精心谋划,市水利局、市城管局等局委的统筹规划,以及郑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10年来的砥砺奋进。如今,甘甜清澈的丹江水已经流入710万城镇和乡村居民家中,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更为郑州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支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郑州水务集团大力推进水源置换工作,对分水口门做改造,将南水北调水作为城市供水的主力军,黄河水作为补充。截至2024年,郑州市中心城区90%以上已置换为南水北调水,让数百万居民享受到了清甜优质的丹江水。
2014~2024年,郑州累计南水取水40.14亿吨,这一庞大的取水量数据充足表现了南水在郑州城市供水中的主体地位,源源不断的南水为郑州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
城市供水,水质安全是关键。郑州水务集团构建了三级水质监测体系,依托智慧水务系统在线水质监测设备,实现从水源水、各工艺点出水、出厂水到管网末梢水全溯源监测水质状态,层层把关。下辖9个在运行水厂出厂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常年保持100%,出厂水浑浊度指标常年保持在0.25NTU以内,远优于国家标准限值(1NTU)。
在制水工艺提升方面,针对不同水源水质特性,制定差异化制水工艺。而对于南水北调水源,其水质常年处于I类水~II类水标准,硬度及无机盐离子浓度较低,郑州水务集团充分的发挥其水质优势,在部分新建及改造水厂中合理配置工艺,确保出厂水水质稳定达标,同时逐步提升水的口感与纯净度。
“以前每到夏天晚上用水量高峰,家里的水龙头水流就变得很小,洗澡都成问题,更别说洗衣机、热水器这些电器了,根本没办法正常使用。”市民张女士住在郑州市惠济区丰庆路街道,曾经水压不稳定造成的烦恼,现在都没了。
为解决这样一些问题,郑州水务集团积极开展大规模的管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累计铺设供水管网长达6895km,形成了覆盖郑州市区、郑东新区、航空港区以及荥阳市区等广阔区域的供水网络,供水面积达820km2,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郑州高新区实现南水北调水源置换、白沙园区正式通水经过多年努力,郑州已初步形成“市内八区+航空港区+荥阳市”的管网互通、水厂互备格局,实现“同城、同质、同管理、同服务”。
此外,在多部门的统筹规划和紧密协作下,服务郑开两地400多万人口的郑开同城东部供水工程郑州东部原水干管工程(一期)也于今年全线贯通,为助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郑州实践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随着科技的快速的提升,智慧水务成为城市供水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为适应这一趋势,郑州水务集团启动了“水务先锋智慧赋能e点e滴”书记项目。
在书记项目的推进下,郑州水务集团在水厂建设和改造中积极引入国际领先制水工艺。比如正在进行提标改造的东周水厂和石佛水厂,将采用“双膜法”(超滤膜+纳滤膜)为核心的先进水处理工艺。
以东周水厂提升改造工程为例,采用该工艺实现了从“常规处理”到“深度处理”的跨越,在郑州集中供水史上尚属首例,出厂水水质达到直饮水标准,提高了供水品质。
郑州水务集团还建立了覆盖各水厂的生产监控和视频监控系统。像河南省内最大的地表制水厂刘湾水厂,通过生产自控系统实现了对设备的数据采集和控制,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方位监控,生产的基本工艺达到无人值守的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上的水准,保障了供水安全。
刘湾水厂的二期扩建工程也于今年初开工,建设内容有净水厂工程和清水管线工程。建成后,刘湾水厂日供水能力将从现在的40万吨增加至60万吨,郑州市东南部更多市民将用上水质更为优良的“南水北调水”,对推进“水源地表化”、实现区域水资源优水优用和供水一体化一张网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还有龙湖水厂、桥南水厂、侯寨水厂10年来,郑州水务集团以前沿科技为引领,一座座现代化智慧水厂如璀璨明珠般崛起,为城市供水注入强大动力,将日供水能力提高到204万吨。
未来,郑州水务集团全力践行“水,让生活更好”的企业使命,让郑州居民在丹江水的润泽下,享受更美好的生活。(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杨逍)